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举办|原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研究培训中心(上海)

学校动态

共探数字化赋能与 “五金” 升级之路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发布时间:10/22/2025 3:07:12 PM     阅读数:3020

2025年10月14日-16日,以 “数字化赋能与‘五金’升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能力重塑” 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濉溪路 333 号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职业与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主办,联合中国铸造协会、国家开放大学铸造行业学院、合肥科技职业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机器人分会、滁州市机器人协会等共同参与,来自全国多所职业院校的负责人及骨干教师、行业协会代表、企业人力资源与技术研发负责人、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新路径。


凝聚政企校多方力量,重塑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核心能力


1.png


(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院长曾向红主持会议)

2.png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职业与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刘辉出席会议)


1.png


(“数字化赋能与‘五金’升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能力重塑”研讨会)


145.png


(“数字化赋能与‘五金’升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能力重塑”研讨会)



紧扣政策导向,明晰 “五金” 升级核心命题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第二期“双高计划”更将“夯实‘五金’建设”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抓手。其中,“五金”建设即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资、金基地建设,是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的重点任务,更是职业学校提升产业人才培养能力与产业发展服务能力的根本依托,是落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决策部署的重要载体。


随着 “5G+、人工智能” 等数字化技术加速渗透,职业教育 “五金” 建设面临从要素优化向系统升级的转型需求。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专业与产业脱节、课程与技术同步滞后、师资实践能力不足等现实难题,成为本次研讨会的核心议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职业与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辉在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既是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的深度复盘,更是对‘如何服务产业升级、培育优质人才’的协同破题,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99.png


(“数字化赋能与‘五金’升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能力重塑”研讨会)



聚焦关键议题,碰撞产教融合实践智慧


研讨会围绕五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政企校代表结合实践案例分享经验、建言献策,形成多项共识。


在 “五金” 建设阶段目标与实施路径方面,参会代表认为,第二期 “双高计划” 与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五金” 建设需分阶段推进:短期要优化专业课程,让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岗位需求;中期要强化实践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升级提升学生实操水平;长期要构建长效机制,确保 “五金” 建设持续适配产业发展。各院校代表分享了该校通过数字化课程改造提升教学质量的案例,引发广泛共鸣。


针对数字化技术赋能 “五金” 建设,与会嘉宾重点探讨了实践难点与突破方向。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正联合多所院校开发 “人工智能 + 金课程”,打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金基地),助力院校实现 “专业数字化升级”。企业代表则提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院校合作,将企业生产中的数字化技术标准融入 “金教材”,推动课程与技术同步更新。


在 “金师资” 培养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议题上,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曾向红院长提出构建 “院校教师 + 企业工匠” 双师库的建议,实现师资资源在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职工培训中的共享。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代表补充到,可通过跨部门轮岗、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 “双师型” 教师的数字化能力,更好适配产教融合需求。


此外,与会各方还就 “5G+、人工智能” 在实训基地改造中的应用案例、行业协会 - 院校 - 企业三方联动的资源整合机制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 “五金” 要素系统升级提供了多元解决方案。



立足实践探索,明确协同发展行动方向


7.png


8.png


9.png


2.png


6.png


4.png


5.png


3.png


研讨会创新采用 “会议研讨 + 企业调研” 双线模式,在安徽省铸造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集中研讨之余,组织参会院校代表、行业专家深入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双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直面企业生产一线需求,推动产教融合精准对接。


666.png


(参观数字化铸造车间)


在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调研团队参观了数字化铸造车间,详细了解企业在智能熔炼、自动化成型等环节的技术升级需求。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提出:“当前铸造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急需既懂传统工艺又掌握智能设备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希望院校能针对性调整‘金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工业机器人运维、智能检测等内容。” 与会代表现场回应,将联合企业开发 “智能铸造技术” 微专业,计划纳入课程教学计划。走进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调研团队重点围绕 “金教材” 开发与企业技术骨干座谈。在安徽双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调研聚焦 “金基地” 共建与 “金师资” 培养。


此外,国家开放大学铸造行业学院的实践经验也成为关注焦点。该学院从行业需求出发设置专业、联合企业开发教材、邀请工匠参与授课的 “订单式” 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铸造行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针对学院在安徽省的下一步发展,参会代表结合企业调研成果建议,应锚定安徽制造业大省特色,尤其是滁州市机器人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与本地企业共建 “实训车间”,将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实现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就业”;同时优化招生与培养联动机制,通过 “企业宣讲进校园”“技能体验进企业” 活动,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


刘辉在发言中还强调了 “职继融合” 的重要性,提出要做好课程、师资、评价 “三个衔接”:将职业教育核心课程改造为继续教育模块化课程,建立双师库服务两类教育,实现技能等级证书与培训合格证书互通互认,真正打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资源壁垒,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凝聚共识启新程,共促职教产业同频共振


本次研讨会不收取参会费用,为政企校多方交流搭建了高效平台,尤其是 “企业调研” 环节的设置,让院校精准掌握产业一线需求,为 “五金” 建设提供了实践依据。参会人员纷纷表示,研讨会既对接政策导向、共享理论成果,又深入企业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明晰了 “五金” 建设的数字化升级方向,更为产教联合体、行业共同体共建 “五金” 要素奠定了基础。


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整理汇总研讨会成果与企业调研数据,分享给参会人员,并持续跟踪校企合作项目进展,推动 “智能铸造技术微专业”“校企实训基地” 等合作落地见效。业内专家认为,此次研讨会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产教融合深化提供了 “理论 + 实践” 双支撑的路径,有望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为安徽乃至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 “懂技术、善实践、能创新” 的优质人才。



关闭 返回